山西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提醒晋南唐代释教传播价值

liukang20242个月前热门吃瓜355
中新网太原6月27日电 (记者 李庭耀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讨院27日对外发布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开掘资料,这是一处以唐代为主的摩崖造像,且是临汾区域甚至晋南区域规划最大的摩崖造像群,对研讨晋南唐代释教造像以及密宗崇奉来历和传达具有重要价值。
崖壁下方护坡。山西省考古研讨院供给
经我国国家文物局同意,2021年8月至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省考古研讨院、霍州市文明和旅游局联合对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遗址进行了考古开掘和整理,并对摩崖造像进行了开始研讨。
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坐落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西南7公里处的汾河东岸山崖上,山势南北走向,像散布于长34米、高约12米的崖面,散布面积约300平方米。造像中部以北保存较南部好,北部以体型巨大的倚坐佛为主尊,周围散布约110龛,存在躲避、打破、借用联系。
K35(左)与K36(右)造像龛。山西省考古研讨院供给
一起,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共发现20处题记,大多保存较差,年代会集在唐开元年间至天宝年间,较早的题记年代为开元二年、开元五年、开元十一年,天宝年间有天宝三载、天宝十四载,最晚的题记年代为明正德三年。题记触及人名、官名、地名、佛(菩萨)称号等。
别的,霍州千佛崖至少有五处线刻图画,方位比较会集散布在崖壁中部及偏下,保存极差,图画内容均为礼佛供养人,有男有女,手执莲蕾、行炉,多行跪坐、胡跪之礼。
考古专家以为,依据雕琢状况以及存在的题记判别,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以本地官员为主的民间信徒开凿的积德行善龛像群,反映了其时此地民间崇奉比较昌盛的状况。
K6(上左)、K7(上右)及K8(下)造像龛。山西省考古研讨院供给
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共有五身十一面观音像,其间四身保存完好,是非常重要的密宗崇奉造像。山西除霍州千佛崖发现十一面观音造像外,现在仅在太原天龙山石窟发现有十一面观音石像,但二者的十一面摆放方法不同。
考古专家以为,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山西中南部特别是汾河中游散布面积最大、单体造像体型较大、内容体裁非常丰厚的释教石刻造像群,保存完好的十一面观音造像对研讨密宗思想在华夏内地的传达规模、途径、来历,特别唐代山西密宗的空间散布和时刻途传均是极其重要的研讨资料。(完)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汉传释教农禅准则的构成与含义

作者:马洁(姑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政治系主任)赵朴初从前指出,汉传释教具有农禅偏重、重视学术研讨、世界友爱沟通三大传统。其间,农禅偏重可谓释教我国化的代表性标志之一。农禅准则的树立,使汉传释...

友情链接: